close

 

昨天和總經理一同去拜訪了一家頗具規模的企業,交流的過程中談到了一個題目,還蠻耐人尋味的。

 

王永慶董事長、許文龍董事長、高清愿董事長、辜振甫董事長......這些早期台灣白手起家的成功企業家,透過自己的努力,打造出了成功企業,同時也為自己累積了可觀的財富。

記得小時候,爸爸媽媽常常會拿這幾位董事長的例子勉勵小孩,甚至連許多的教科書和口耳相傳的小故事,也會把這些董事長的創業故事當作每個小朋友應該要好好學習的成功案例。

 

 

總之,以前的台灣人,是很尊敬這些成功企業家的!

甚至,現在許多人提起他們時,也還是會隱隱有一種尊崇的感覺。

 

 

但現在的台灣社會,似乎開始瀰漫著一股反商的氛圍,所以雖然郭台銘董事長也是白手起家,打造出具世界級競爭力的大企業,但不可諱言的,在台灣社會,對郭台銘董事長可能有崇拜、有羨慕,但,似乎總少了一些尊敬的感覺。

 

 

現在的企業,相對以往台灣的經營環境而言,真的常常有苦說不出。

以往企業只需要掌握住相對來說比較單一、主流的大眾媒體發聲管道,許多形象建構和危機處理問題,其實算是單純的。

 

但現今在台灣,各種不同利益關係團體對於話語權的發揮,不但議題操作能力純熟,而且隨著科技進步,網際網路、行動通訊、社交媒體的快速進步,取得發聲管道的成本門檻也大幅降低,往往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民眾就可以對企業經營造成很大的衝擊。

 

對於善於管理的企業來說,這問題反而成為了一個沒有標準選項、沒有標準答案的申論題,很難對症下藥。

或許也正因如此,完美經營之神再造的可能性,就變得微乎其微。

 

 

這個現象,之前與一些陸資企業交流時,他們也提到類似的感受:

在內地,許多事情只要跟上面的溝通好,不會有啥大問題,簡單的很。

在台灣,就算見到領導人也沒用,根本就想不到哪裡會有一個什麼誰,跳出來重重打你一把,而且還會真的很痛。

在台灣,很多小事,對陸資企業來說,都是不得了的大事,所以在台灣隨時都可能被突襲的情況,真的對來台的陸資企業而言,是非常大的挑戰和考驗。

 

當成功的創業者、成功的企業,從高高在上被所有人尊敬的位置,滑落成為隨時都可能犯錯,被哪個不知道是誰的誰跳出來打一把的時候,

以往不受傳統台灣經理人重視,認為沒有實際銷售數字、沒有產值的企業形象,或許是所有經營管理階層應該重新思考,能夠保護企業不受四面八方、不知會從何而來的突襲打垮的有效保護傘。

 

畢竟師長眼中的模範生,和大家嘴裡素行不良的壞學生,犯同樣錯時,被打手心的力道也可能會有不同。

 

昨天去交流的客戶,正是典型的為善不欲人知,投入許多資源默默地、長期地作了非常多社會公益的好事,但奇怪的是,每每在大眾媒體上曝光的新聞,怎麼都盡是些壞消息,網路上都在挨罵,感覺好像只要提到這家企業,沒有人知道他做了什麼好事,倒是負面的問題可以講出一大堆。

 

面對這個問題,客戶開始思考,如果能夠創造些好消息出來,不僅在內部溝通上,老闆不會都只看得到壞消息,也有機會扭轉外界認為企業只顧賺錢、唯利是圖的負面印象。

 

為善不欲人知?   只要讓社會知道我這家企業很會賺錢就好?  企業形象沒產值沒用?

 

這些想法,現在是該好好被重新定義一下了。

arrow
arrow

    zionxxx198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