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前幾天蘋果日報以頭版報導幾個大學生以自製紀錄片,刻意製造「假事件」吸引電視媒體採訪,凸顯台灣電視新聞的作業流程缺失!可是當天我並沒有特別去深究這則新聞,今天在google Video上看完了「腳尾米」完整版紀錄片,有了一些思考!

 

台灣電視新聞採訪作業的問題,一直以來都不斷的被各界討論,以紀錄片來說,在「腳尾米」之前,已有陳碩儀的「在山上下不來」,同樣也是探討假事件對電視新聞影響的紀錄片,近來也爆發「TVBS周振保事件」、「三立228紀錄片事件」,導致民眾對於新聞專業完全不信任,甚至廣電基金會執行長說:「根據網路上對自己職業感到驕傲度的調查結果顯示,記者只比妓女高一個名次!」這個說法其實也可以一定程度反應出台灣基層新聞工作人員的辛苦和自我懷疑!

 

關於新聞專業、新聞產製流程的討論、批判,其實已經有各方的深度意見,如管中祥老師的「腳尾米吃出什麼問題?」文章,我同意台灣的新聞生態的確有進步的空間,但今天我想討論的是,我們應該怎麼看待「假事件」這個概念的運用?

 

 

假事件(pseudo-event)定義:「經過設計而刻意製造出來的新聞,如果不經過設計,則可能不會發生!」

 

 

其實「假事件」主要是因應媒體作業生態,所產生的資訊溝通工具,如記者會、發表會、名人代言等,並不全然是不懷好意的宣傳伎倆,有時也是推動社會成長的正面力量!端看公關規劃者的倫理操守而定!

 

許多人認為公關是「企業的化妝師」,常常創造記者會、發表會、活動等不是自然發生的「假事件」,企圖吸引媒體報導!所以很多人對於公關都是持負面的、批判的評價!

但公共關係原文「Public Relations」,其實很明確的指出公關工作的核心意義,為介於組織與各類型公眾之間,基於事實根據,協助雙方達成正向溝通關係的工作!

 

在組織與公眾的溝通過程中,傳遞訊息的媒介有許多種,如人際網絡、留言版、海報、手機、網路、傳單等等,只要能傳遞訊息的其實都算,但目前在台灣最具影響力的中介媒體,仍然是電視、報紙、雜誌等傳統大眾媒體,所以大眾新聞媒體選擇報導素材的偏好,對於公關來說,是要創造與公眾正向溝通關係時非常重要的一環!目前實務界的公關,在組織及媒體間所扮演的角色,即是將組織希望傳播的訊息,依媒體報導偏好進行調整,達到透過大眾媒介與關係公眾溝通的目的。

 

但台灣媒體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下,賴以維生的廣告預算又受到新聞收視率的制約,所以新聞媒體的報導取向越來越難朝向客觀、中立、深度、教育大眾的方向經營,取而代之的是紀錄片中提到的,所謂感性訴求、可以抓住閱聽眾眼球的聳動素材、趣味、衝突、怪誕充斥!

 

以電視新聞為例,因為大眾在收視新聞時本來就有隨時轉台的習慣,現在商業新聞台又都在同一區塊,所以閱聽眾在台與台之間的流動率非常高!對民眾來說只是轉台的一個小動作,可是對新聞台來說,他們與廣告主議價的籌碼就是收視率,廣告價格也是依收視率高低而有不同,所以如果廣告主購買的是收視率8%的時段,可是當天的收視率卻只有4%,那新聞台必須在另外補廣告還給廣告主,以彌補廣告主的損失!就這樣新聞台陷入了惡性循環,所有新聞製作目標都是以維持收視率,留住觀眾的眼球為最高指導原則!

 

對公關人員來說,我們希望能夠協助組織將正確的、對社會大眾有益的訊息傳遞出去時,在現行大眾新聞媒體的框架下更加倍的困難!套用理論的新聞價值定義已經不太管用,必須隨時依媒體變化調整,有時我們也會懷疑,怎麼這麼有意義的訊息素材,所有的媒體都不感興趣呢?

 

 

「面對媒體,如果不用媒體的語言,如何開始溝通呢?」

 

 

所以在訊息設定上,公關溝通的所有資訊都是根據事實,但呈現形式以盡量符合媒體報導素材偏好為目標,讓媒體能夠提起興趣、採訪、進而報導!如之前我們希望溝通的資源回收議題,如果不加入媒體感興趣的元素於其中,在媒體上能夠看到這種冷議題的相關報導嗎?

 

此外,在溝通形式上,公關人員會依據「媒體作息安排時程」、「媒體作業區域安排地點」,希望在形式上能夠盡量接近媒體的作業流程!因為新聞媒體有本身的運作生態,如日報截稿時間是晚上18:00~20:00之間,這時各版面的記者都已經暫停採訪工作開始寫稿,所以如果超過這段時間的事件就很難在隔天一早的報紙看到!而且新聞的報導素材也受限所謂的「版面、路線」,也就是科技、娛樂、政治、藝文版面,如果在版面之外的素材,就很難出現在新聞版面上,此外媒體也會將大部分記者派駐在「政治、經濟中心」如台北市,「議題製造中心」如行政院、立法院、「資訊流通中心」如警察局等,所以自然在不同素材資訊的接收上,就會產生不對等的情況!所以也才會有記者會、發表會的形式,讓記者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快速獲得最豐富的資訊!

 

2005年,台灣當時因為銀行猛打現金卡廣告,申辦的審查手續也不嚴格,所以造成許多年輕人負債消費,造成社會一股金融問題風雨欲來的感覺,但是當時大眾只知道「現金卡的問題很嚴重」,但是沒有人知道到底嚴重到什麼地步,政府單位也只提出禁播「現金卡廣告」的治標之策。

 

但我們偶然有一個機會為上海商銀籌備90週年慶的相關溝通規劃,且與客戶達成共識「我們要做一些對社會有益的事情」!

本來客戶希望能夠資助偏遠地區的貧苦學童,但是這樣的方式對於社會的正面助益是很小的,所以在數次溝通後,我們決定以召開記者會,公布民意調查的方式,凸顯現在台灣的雙卡負債問題,我們要用數字告訴大眾,有77%民眾高估自己的還款能力,有20%民眾不知何時能把卡債還完!

可是這樣嚴肅的數據素材對於媒體報導來說是不夠有趣的!所以我們更積極與國際生命線合作,邀請徐若宣擔任生命線代言人,突顯出每個月有高達600通與卡債有關的求助電話,並由年輕人的偶像徐若宣向年輕人宣導謹慎理財的重要性,向主管機關、金融組織、社會大眾說明,現在的卡債問題就是這麼嚴重,同時也符合媒體的新聞報導偏好!

 

最後這個本來不會發生的,刻意設計的「假事件」造成政府開始積極處理卡債問題,推出債務協商機制,台新、中國信託等銀行,將原本鼓勵民眾消費的行銷方向,轉變為教導民眾謹慎理財等正面力量,引起社會開始正視雙卡造成的社會問題,也阻止台灣因為全民負債消費所可能造成的一場金融風暴!

 

  

這個經過設計而刻意製造出來的新聞「假事件」我們希不希望他發生呢?

 

 

  

管中祥老師「腳尾米吃出什麼問題?」:

 http://blog.roodo.com/benla/archives/3507943.html


 

「腳尾米」紀錄片完整版:

http://video.google.com/videohosted?docid=7402824432207128989

 

 

2005.5.17 自由時報「多數現金卡持卡人 舉債逾十萬」: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5/new/may/17/today-e8.htm

 

arrow
arrow

    zionxxx198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